当前位置:
首页>
会计问答>
会计考证>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什么?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
(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其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
(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我国,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二、会计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1.权责发生制的定义权责发生制是指从取得收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在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1)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而不能确认为本期的收入。
(2)款项已经支付,但与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而不能确认为本期的费用。为了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时点的财务报告状况和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两个凡是
(1)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
(2)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定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在我国,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其中,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其包含两层含义:1.事是真实的。2.反映事的过程要保持“原汁原味”
(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做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做出预测。
(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只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会计观点),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法律观点),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六)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判断:如果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做出决策,则认为是重要的。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例如,企业发生的某些支出金额较小,从支出的受益期来看,可能需要在若干会计期间进行分摊,但根据重要性要求,可以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的应用包括:1.企业定期或至少于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坏账准备)。2.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3.企业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对可能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预计负债等。
(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为贯彻及时性原则:1.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2.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3.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